返回首页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师夷长技以制夷

时间:2023-10-0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有人痛心疾首,痛斥赵武灵王目光短浅,自甘堕落,有人拍手称快,赞美赵武灵王勇于扔掉身段的务实作风。

  从北向南依次是赵、魏、韩。魏国其实非常不容易,北有赵国,南有韩国,西有秦国,东有齐、鲁、宋三国。韩国也差不多,所不同的只是北边变成魏国,南边变成楚国。

  魏国和韩国都处于天下正中,说起来好听,实际四面受敌,连猥琐发育的机会都没有。赵国其实也算四面受敌,但北面的敌情比较特殊,没有强国,只有强悍的游牧政权。赵国东北方向还有一个邻近的中山国,复国之后欣欣向荣,属于二线国家里的潜力选手,但毕竟二线也只是二线。

  赵国要想开疆拓土,从一线国家那里占便宜,太难。所以战略重心必须转移,只有灭掉中山国,向北驱赶游牧政权,一路向北,才能用最小的代价给赵国换来最大限度的开疆拓土。

  打中山国倒用不着什么新办法,打就是了,但是,要主动出击游牧民族的话,传统打法注定没有好下场。游牧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人家是会背刺的,来无影去无踪。如果拿机动部队去找游牧部落打野战的话,那么打又打不着,跑又跑不赢,步兵和车兵都比不上人家骑兵的机动性。这就是赵武灵王想要解决的战术难题。

  只有一个办法: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这种也只是想想“简单”,想要扔掉文化自信,扔掉自尊,向自己从来都瞧不上的野蛮人学习,实在太难跨出这一步了。至少齐楚韩魏如果有这想法也做不到,他们见不到游牧民族,何况他们没有这想法。

  极个别的像赵武灵王和肥义这样具备远见卓识的人确实做得到,但要想在全国普及,移风易俗,这实在强人所难,怎么看怎么都不可能。

  赵国有天时,商鞅变法有成效后,各国纷纷不同形式的大小变,变法这事情大家已经习以为常,无非是会不会反弹。赵武灵王的想法是:改革必须进行到底,但怎么入手,不能蛮干,而要精心设计改革阶梯。任凭一人一票的话,一切高瞻远瞩的改革方案注定死无葬身之地。

  所谓胡服,就是把赵国的传统服装改成游牧民族的服装,贵族装束宽袍大袖改成窄衣短袖。赵国平民的装束一般是窄衣短袖,要干农活。宽袍大袖之于赵国贵族,纯属炫耀性消费,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彰显自己没法做事,所以不做事。所以,让这些人改穿胡服,难度不亚于让今天那些穿高跟鞋的时尚女性改穿布鞋。

  为什么一定要胡服,胡服骑马奔驰的时候可以降低风阻,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战国期间裤子穿的可以想象是开裆裤。这种平常走光是小事,打战的时候马跑起来之后,人就不再是坐在马背上了,而是先被抛到空中,再落到马背上。在一次次抛起、落下的过程里,好的骑手会顺着惯性起起落落,毫不费力,但如果穿的是开裆裤,那么无论骑术有多高明,身体最脆弱的部位都遭不住啊。这时候再看人家游牧民族,有长裤穿,这就已经解决大问题了,再看夹克风格的紧身上衣配上长裤和靴子,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换一种风格的穿衣打扮,这可不是简单的审美问题。而是把祖祖辈辈的文化传统,把所有人的安身立命之本,连根拔掉,更何况拔掉的是参天大树,种上的是荆棘,士可忍孰不可忍。

  是连普通老百姓都觉得是奇耻大辱。那些原本已经接受了满清统治的地区,重新举起了反清旗帜,还有一些地方,清政府虽然可以对城市实施有效管理,却无力控制城外的农村,这就导致城里边剃了头发的市民绝不下乡,怕被愤怒的农民打死,乡下拒不剃头的农民也绝不进城,免得被官府治罪,城与乡就这样互不往来,势不两立。

  本来我是贵族,你让和平民穿着一样我忍,连楚国这南蛮都要把祖宗往我们中原靠,你让我和蛮夷也一样,是可忍孰不可忍。文化和阶级的歧视。当时谁都不愿意改穿胡服,赵国的意见领袖元老贵族,公子成甚至装病不上朝了。其他各国的国君:秦国没必要做我已经是虎狼之师了,我已经是短款深衣(看兵马俑)齐国我是礼仪之邦太肤浅了,韩,魏,楚我有这想法,我去哪些学。燕我想学,但是我好忙,日后来不及了。其他各国的贵族:谁敢侮辱我,我就反了。

  赵武灵王客客气气地去和公子成打商量,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解释改革的必要性,终于说服了公子成。第二天上朝,公子成主动穿着一身胡服来了。

  打通个公子成就依葫芦画瓢打通其他人,这样军方面有肥义,贵族有公子成人和也已完成,赵武灵王知道火候差不多了,这才正式颁布了胡服令,招揽擅长骑射的能人。开始全面推广胡人的骑射。

  对外先抢了中山国的一片地方,然后掉头去打胡人,把疆域拓展到了榆中。林胡王打不过赵武灵王,献马求和。赵武灵王既抢了地盘,又获得了胡人的好马,榆中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省榆林市北,对赵国而言是货真价实的大西北。

  对内推行胡服的同时,派楼缓去秦国,仇液去韩国,王贲去楚国,富丁去魏国,赵爵去齐国,代地的最高军政长官赵固主持和胡人相关的工作,招募胡人士兵。等不及训练赵国士兵的骑射技能,所以变对内征兵为对外招募,招募的对象就是胡人。

  胡服骑射整个过程说了遍,大家应该多少了解为什么胡服骑射只能在赵国把,这也只是我个人想法。其实赵国真的很可惜,前有赵无恤反攻智瑶,奠定三家分晋,又有将相和蔺相如单挑秦王,胡服骑射稳定少数民族,末期也有李牧独抗秦国。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