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当前,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态势明显,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正经歷深刻调整。如何更好适应全球价值链重构和產业分工格局重塑趋势,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出海”,提升制造业全球化布局的质量和水平,已成為重要课题。
2015年以来,我国企业“出海”步伐加快,参与全球竞合已经成為不少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与之相应的,我国制造业全球化布局日益深化。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為145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56亿美元,首次成為资本净输出国。202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772.9亿美元,佔全球份额的11.4%,连续12年居全球前三。同时也要看到,202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佔GDP、制造业增加值、制造业出口额的比重分别為1%、3.8%、6.1%,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这表明,我国制造业全球化布局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全球化布局的本质,是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作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我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发展韧性,具有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全球化布局的坚实基础。
从支撑能力看,强大的產业链供应链优势是制造业全球化布局的重要底气。我国制造业开展海外布局是建立在强大国际竞争力基础上的战略选择。歷史经验表明,一国的境外直接投资规模与经济总量及產业国际竞争力密切相关。经济体量越大、產业竞争力越强,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的能力和动力也越强。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唯一拥有联合国產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500种主要工业產品中,四成以上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形成了以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动力电池等為代表的一批优势產业。完整的產业链、齐全的工业门类、强大的產业竞争力為我国制造业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推进动力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制造业外迁在客观上也蕴含着突破市场传统边界与创新瓶颈的战略机遇。在增强韧性方面,我国制造业通过全球化布局能够更好统筹劳动力、关税、航运等方面的成本,贴近东道国的市场需求,提升应对变局的能力。在培育市场方面,我国坚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多方面合作,以强大制造业实力带动当地產业链、供应链延伸和拓展,共同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实现互利共赢。在推动创新方面,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扩大要素资源整合范围、回应多元化市场需求、与一流国际同行合作竞争等方式激发创新活力。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我国企业还能通过海外并购、联合设厂、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等对接全球技术前沿,在数字孪生、远程运维等前沿领域实现技术跃升,形成全球研发网络,构建高效顺畅的协同创新机制。
促进制造业企业进行全球產业布局与国际化运营,有利於持续拓展国际市场、深化全球產业链供应链合作进而实现共赢,但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就企业自身而言,“出海”后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并不鲜见,如何增强跨国管理和本土化运营的能力,有效规避风险,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產业发展而言,制造业过度外迁有可能引发本土產业空心化,在地缘政治博弈加剧背景下亦有可能催生制度性摩擦,造成合规成本高企,削弱產业国际竞争力。对此,需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审时度势,找准重点,积极探索全球產业布局的有效路径。
一是夯实制造业“走出去”基础。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產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通过数字化改造与绿色化转型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自贸试验区试点跨境数据流动、知识產权保护等领域的创新制度,持续吸引优质资源要素集聚。
二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企业开展海外布局,需在技术、认知和融合三个维度协同发力。在技术门槛上,要不断锤炼技术“硬实力”,以过硬的產品和服务赢得世界市场广泛认可﹔在市场认知上,要积极借助先进技术做好国际传播,增进海外市场和消费者对企业的认识和接受度﹔在本地化融合上,要善於依托当地產业发展模式和经验,通过与当地企业加强合作,提升本地化运营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三是深化制造与服务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需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產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產出中的比重,进一步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推动设计研发和标准认証等生產性服务业、国内金融机构及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与制造业协同“出海”﹔切实发挥政府、企业、各类商协会的作用,构建企业高水平“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加强法律、金融、物流等海外综合服务。
四是构建全球合作网络。需坚持差异化布局,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稟赋构建多层次產业协作体系﹔增强区域经济协同,强化交通物流与產业配套的协同效应,实现生產要素跨境优化配置﹔持续深化创新合作机制建设,推动技术研发与產业投资的双向赋能,探索建立“知识共享—技术转化—產能协同”的价值闭环,形成研发端与生產端深度耦合的创新生态网络。
五是共建协同发展生态。携手前进、合作共赢,是维护全球產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维护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的必然途径。要继续加强与各国在產业链上的合作,以中国產业发展实践為其他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和產业结构升级提供经验,促进中国制造业与各国制造业在全球產业链中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升级。
人民网北京8月5日电 (记者欧阳易佳)8月5日18时,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红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预计,8月5日20时至8月6日20时,广东中部和西部、广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橙色预警)。其中,广东中部和西部局地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很大(红色预警)。…
三月的重庆渝北区放牛坪,万亩梨园的梨花正值盛放期,白色的花朵缀满枝头,形成一片花海。游客们沿着山间的道路行走,不时停下脚步观赏拍照,周边农家乐的烟囱裡升起裊裊炊烟。…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